安博全站App下载安装/知识
听一段“古”识一株“树”!广州古树名木那些事
对一座城市而言,古树是它的记忆,也是留存在人们心中的乡愁,闻花识城,寻树知根,广州城内每一棵古树背后,都有自己的故事,今天和您一起探寻,广州古树名木那些事儿,寻找城市之根。
纪念堂前、市府楼外、越秀山腰、古城墙上、补榕亭边、沙面岛内、光孝寺里……榕树与广州总是无缝相融,陪伴着一代代广州人。
每逢夏季,“榕树头”便是街坊们乘凉、聊天、下棋的好去处。“榕树底,担凳仔,霸头位,听古仔”——这幅在大树底下聊天讲故事的场景,曾经为很多广州街坊所熟悉。
越秀山古城墙在历史上作为一个特殊的构筑物,因它外形结构的特殊,承载着无数文明的历史,有不可估量的价值。
而城墙上的古榕树盘根错节、形态各异,扎进古城墙内,宛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,令人称奇。榕树在经历过近百年的生长,树根早已深深的扎根在城墙里,与城墙融为一体了。
清代的时候还是城墙,一种防护设施,当时是不允许种树的。到了民国期间,古城墙的防护作用减少了。而古榕树的产生是因为“飞榕”(通过风将一些种子,又或者通过鸟吃了种子以后,不消化,排便在墙上而产生)榕树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盛的,只要有一丁点水分,它就可以生长了。”
“根护墙墙养根,根基相连,相互依存。”经过岁月的流逝,老榕树与城墙结缘相伴,他们见证着人间的沧桑变化。
据《广东新语》记载,唐岭南节度使卢均在广州“筑堤百余丈,潴水给田,建亭榭其上,列植木棉、刺桐诸木,花敷殷艳,十里相望如火”。可见岭南地区至少在唐期就已种植木棉。明嘉靖四十年(1561年)《广东通志》中载:“番禺县治东南一里曰番山,其山多木棉。”
广州市现存最为古老的、木棉就生长在中山纪念堂的东北角。350多年来,它傲然挺立,目睹了广州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,木棉的炽红与广州的红色故事交相辉映,也见证着广州与日俱进,不断地走在时代发展的潮头。
它不是一株普通的古树,而是在2018年全国范围组织并且开展的“中国最美古树”遴选活动中,获得了“中国最美木棉”称号的“木棉王”。“木棉王”如今虽350多岁高龄,但每年春天来临,依然迎风怒放,满树红花,从未缺席广州的繁花盛宴。
永宁古树群位于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后龙山古树公园,园内古树苍天,华盖如荫,人杰地灵。
今年6月,广东省绿化委员会、广东省林业局真正开始启动主题为”探秘古树群落,领略南粤风采”的“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”评选活动。
经过材料审核、当地考验查证、专家评审、网络投票等一系列评选,广州永宁古树群在生态价值、保护价值、景观价值、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五个维度以高分上榜“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”第二名。
古树群面积约230亩,分布有格木、凤凰木、椎树、榕树、樟树、青果榕、楠木等多个树种。而格木更是公园内的主要树种,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,约三百余株。
在岭南地区,杧果树不仅是一种果树,也被作为风景树,大范围的应用于绿化。然而,在夏茅村,有一株特别的杧果树,它也长在路边,却用铁栏杆严严实实地保护了起来,它就是夏茅香芒三种味型代表之一的银稔味香芒母树。
其实,夏茅在清朝就已有种植香芒的记录,至今已有250年多年的历史。原来夏茅香芒母树一共有3株,且是3种不同的香型,有白兰味、桂花味和银稔味。如今,村里仅剩下了银稔味的香芒母树,位于夏茅小学旧址前,树干直径超过一米,四周已用铁栏杆保护起来,整棵树郁郁葱葱,富有旺盛的生命力。目前,该树已成为夏茅的标志,是“夏茅一宝”。
从解放前开始,夏茅香芒就是夏茅的公共财产。解放前,年年都会通过竞标的方式来购买整棵香芒树的香芒,并不全是本村村民,外地人也能买,以稻谷作为竞标价码,价高者得。在当时,夏茅香芒曾创下了500公斤稻谷换1公斤香芒的纪录。解放后,夏茅香芒不再用竞标,村里安排了专人对香芒来管理,每年集中采摘,再分发到各家各户,每个村民都能尝到夏茅香芒。
千年仙藤位于增城区小楼镇仙藤园内,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,是由青藤缠绕着一棵古榕树和几棵杂树繁衍而成,其藤比树粗,主茎如龙起舞,气势磅礴,被当地村民称为“盘龙古藤”。
经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专家鉴定,该藤隶属蝶形花科鱼藤属,学名为“白花鱼藤”,是我国稀有的植物。藤茎最粗部分周长为2.3米,延伸跨度30多米,覆盖面积达900平方米,为目前东南亚白花鱼藤之冠。
千年仙藤距何仙姑家庙400米处,相传系何仙姑成仙后返乡时,在家庙旁的树林里乘凉,离开时遗留下五彩祥云丝带,其后幻变为古藤。
古藤6月开花,8月结果。远远看去,一串串“白花”,似蝴蝶般在绿叶中“跳跃”,还未走近,一股清幽花香便扑鼻而来。
在光孝寺内有一株诃子树,该树位于光孝寺大殿瘗发塔西旁,树冠稠密,叶色青翠,结果累累,寿命特长,是良好的风景树。
光孝寺寺址本是西汉南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的住宅。三国时,吴国骑都尉、经学家虞翻(字仲翔)因得罪孙权,被流放到广州,居此讲学,时人称为“虞苑”。因苑中多植诃子树,又称“诃林”。虞翻逝世后,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,命名“制止寺”。
虞翻死后,宅舍为寺。明代,光孝寺尚存诃子树五六十株(《光孝寺志》记载)。后来,此树慢慢的变少,康熙年间曾有诗叹曰:“菩提有古树,诃子久无香。”据资料记录,光孝寺内现仅存此株诃子树是清代时期由寺僧补植的,可谓千古遗珍。
一株株古树名木,扎根在广州的沃土上,枝繁叶茂,挺胸昂首,一圈圈年轮,镌刻城市永恒记忆,留下心中无限乡愁,古树无言,城市有根
上一篇:温州人为什么喜欢榕树?
下一篇:广州]探访434岁的老榕树